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新闻 >

從“帶”到“秀帶”,工業遺產蝶變背後的人文情懷(2)

已阅读2021-01-07 06:01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佚名 分享:

兩年建設期里,工業博物館征集到了1902年以來柳州所使用和生產的大中小型工業設備、產品等工業文物6200多件,各種文獻資料和圖片、影像資料12000多件。其中不乏具有廣西乃至全國“第一”和“唯一”特性的重要文物,

兩年建設期里,工業博物館征集到了1902年以來柳州所使用和生產的大中小型工業設備、產品等工業文物6200多件,各種文獻資料和圖片、影像資料12000多件。其中不乏具有廣西乃至全國“第一”和“唯一”特性的重要文物,如廣西第一輛汽車、中國第一台汽油機等。如今的博物館正以城市“會客廳”的身姿迎接八方來客,年均接待游客100萬人次以上,成了城市旅游、愛國主義教育、科普教育的亮麗名片。

【一線講述】

“黑色長河”里流淌紅色奮斗史

從“帶”到“秀帶”,工業遺產蝶變背後的人文情懷

從“帶”到“秀帶”,工業遺產蝶變背後的人文情懷

河北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博物館外景。光明圖片

講述人︰河北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管理中心主任、開灤博物館館長 王立新

開灤國家礦山公園里,有一條跨越142年之久的“黑色長河”,站在這里,你可以了解中國工業文明發展史,也能感受中國工人階級的紅色奮斗史。

公園所依托的開灤煤礦始建于1878年,是中國煤炭工業的源頭和近代工業的搖籃。從始至今,開灤企業從未搬遷,經營從未中斷,為公眾留下了大量工業遺址、遺存和遺產。

為了盤活沉睡在地下的資源,開灤成立了歷史文化研究會,制定了工業遺產和企業文物管理暫行辦法,通過摸底、建檔、調集等方法對現存遺產進行了徹底的“掃描體檢”,像挖掘煤炭一樣挖掘文化資源,力爭把中國近代工業文化傳播出去、弘揚光大。

從2004年政府提出利用這片遺存發展文化產業的構想,到規劃建設國家礦山公園,再到公園揭碑、開園、正式開放,一共歷時5年。5年間,我們經歷了不少困難,建設剛起步時有企業職工覺得開灤就是產煤的,建設公園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是政府的事,和企業無關;還有人認為,企業資金緊張,花這些“冤枉錢”干什麼?不如買幾套現代化采煤設備。集團領導听到各種意見後,認為職工考慮的是現實問題,但也是短期問題,礦山公園建成後不僅能促進產業轉型,帶來可觀收入,還能傳承工業文化,社會效應難以估量。于是,一場場關于“文化產業促進企業轉型發展”的討論會組織起來了,大家反復討論、分析利弊,後來反對聲小了,建公園的共識逐步達成,籌建工作也進入快車道。

在建設公園的同時,我們還通過多種渠道聯系開灤歷史上的名人後代,包括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周學熙,曾主持設計制造中國第一台蒸汽機車、修築中國第一條準軌鐵路的英國人克勞德威廉金達等名人的後輩都先後加入了征集文物的隊伍,征集到包括開平礦務局老股票、羊皮蒙面大賬本、開平礦權騙佔案跨國訴訟筆錄等在內的上萬件珍品。

如果系統地看開灤工業遺存的開發,實質是一個由點到面、由工業旅游到紅色旅游的發展過程。幾年來,公園里陸續建成了第一佳礦1878、電力紀元1906、井下探秘游等分館,初步形成了“一園六館”工業博物館群落。工人運動與建黨史、新中國建設發展史、艱苦創業史等紅色資源也被開發出來,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遺產。

如今,公園每年組織專題臨展,比如今年組織的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軍威民魂”展覽,吸引了眾多游客;這里還成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首批紅色經典景區,為成千上萬名游客講述那段跌宕起伏的歷史。

【一線講述】

聚人氣、冒熱氣,創意街區這樣建

講述人︰天津棉三創意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 強

在天津海河東路國泰橋南側,有一片民國建築群,當地人稱它為“棉三”,這就是天津第三棉紡廠舊址,也是我所工作的地方——棉3創意街區。

棉3創意街區的源頭,要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的天津裕大紗廠和寶成紗廠。當時紡織工業發達,這些民族企業的存在就是集中寫照。1925年至1936年,兩家紗廠逐步合並,之後更名為天津市第三棉紡織廠,2007年整體搬遷。2013年以前,這里一直處于廢棄待開發狀態。

著手開發前,設計團隊成員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歷史遺產與時代發展訴求結合起來?經過幾輪頭腦風暴以及外出考察,我們最終決定以“修舊如舊”的方式保留、修繕那些工業廠房和德式建築。然後在不破壞原有建築結構、風貌的基礎上增添現代元素,將古樸與現代、傳承與創新有機融合。幾年後,一個既彰顯工業遺產歷史肌理、又體現時尚街區現代活力的創意產業集群誕生了。

在改造、修繕老建築的過程中,由于廠房體量和建造年代的原因,給施工方帶來了不少技術難題,也積累了不少修建經驗。比如說,原有建築大多為磚混結構,為了保留其特色構造,我們采取了清洗外牆、抽繭休整、加固扶壁柱等方式進行保護提升,對于一些局部坍塌的建築進行加固修繕、局部加建、修復補缺,使其與原有建築形成整體,相得益彰。

整體規劃、建設完成後,我們成功引進了約70家商戶,老廠房終于散發出時代氣息。中西餐廳、茶館、咖啡廳、潮玩店、復古服裝店、藝術畫廊等進駐,這里很快成了天津潮流文化的一個集聚地。除此之外,老廠房的空間還被繼續盤活利用,天津當代公共藝術計劃、復古市集、全國滑板聯賽等各種活動秀成了這里的“常客”,累計吸引近百萬人次參加。

昔日老廠房,今日新氣象。走在棉3創意街區,工業遺址的斑駁跡與藝術時尚的斑斕色彩交相輝映,吸引更多創業靈感在此踫撞閃現。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耿建擴、陳元秋、顏維琦、周仕興、陳建強、劉茜、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常雲亮、李斌)

精彩推荐Atlas

本站推荐

关于我们|广告报价|版权信息|免责声明|发展愿景|企业文化|招聘信息|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

 

Copyright © 2009-2099 时尚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川公网安备51172502000114号

 

蜀ICP备15028138号-6 作品独家供稿,转载就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