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旅游 >

专访:旅游学者朱嘉杰对疫情下旅游行业观点与思考

已阅读2021-05-15 06:00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佚名 分享:

专访:旅游学者朱嘉杰对疫情下旅游行业观点与思考 嘉宾简介:朱嘉杰,广东佛山人,毕业于广东科技进修学院,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从事旅游行业15年,国家中级导游,佛

  专访:旅游学者朱嘉杰对疫情下旅游行业观点与思考

  嘉宾简介:朱嘉杰,广东佛山人,毕业于广东科技进修学院,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从事旅游行业15年,国家中级导游,佛山十佳导游,澳大利亚旅游专家、南海吉他协会理事,先后在广之旅、康辉旅游任职管理,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客座讲师。从业十五年先后从事导游、出境领队、导游部经理、产品经理、运营总监。

  现状  冲击巨大,超乎以往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降3%,这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并首次出现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同时处于衰退之中的情况。作为以人的移动和一定程度的聚集为特征的旅游业,则面临近代旅游业诞生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冲击。就我国而言,旅游业也面临巨大挑战。综合考虑此次疫情的复杂性、世界性以及我国旅游业的规模、体量、在GDP、就业和居民消费中的占比和国际化程度等因素,可以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遭受影响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冲击。

  思考  全面分析,理性看待

  由于此次疫情的复杂性,其对旅游业带来的影响需全面分析,理性看待,尤其要关注以下六个问题。

  一是关注疫情对旅游业的长期影响。此次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目前人们的关注点主要在当期影响和短期影响,对长期影响尚未足够重视。在对后续发展态势乃至总体影响做出判断时,既要考虑到当期影响,又不能做简单的线性推演。要关注此次疫情在未来数年内,对世界经济格局、全球旅游格局、我国旅游地位、旅游业发展模式等的长期影响,并在“十四五”规划中做出相应的安排,加以科学应对和积极引导。

  二是关注疫情对旅游业内在结构的影响。除关注疫情对旅游业的总体影响外,也要关注其对旅游业内在结构造成的冲击。在此要特别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就不同细分行业而言,此次疫情的影响大小、市场恢复的时间早晚等有所不同。相对而言,航空业、邮轮业、以传统团队业务为主的旅行社业以及旅游小微企业高度集中的细分行业受损可能最为严重。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市场振兴计划时,应加以区别对待。二是就旅游业的产业链条而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产业链震荡,关注某些领域可能出现的兼并收购、行业洗牌或投资烂尾;要维护好产业生态体系乃至实现产业链协同。

  三是关注疫情对旅游从业者的影响。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疫情之下,旅游业是稳岗压力最大的行业之一,特别是考虑到旅游就业的特性,更应引起关注。总体来看,旅游就业有如下特征:一是除个别重资产行业外,旅游业中的大部分细分行业,均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且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二是旅游业中存在大量非传统就业岗位和非全日制、临时性、自由职业、平台型就业和弹性工作等就业形式。灵活的非传统就业在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三是旅游领域的就业对社会重点人群就业有突出作用,尤其是对于年轻人群体、女性群体、农村劳动力群体以及边远地区的弱势群体有很强的吸纳能力。在此背景下,要特别关注旅游就业市场的稳定。

  四是关注疫情对旅游业的间接影响。就影响的传导路径而言,除直接影响外,也要关注间接影响。所谓直接影响,是疫情给旅游产业、旅游市场等带来的直接影响。所谓间接影响,是因疫情给其他领域、其他产业以及其他要素带来的冲击,从而间接地传导至旅游业。比如若疫情导致经济下滑、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减少,则旅游需求会出现萎缩,若疫情导致资本市场普遍悲观,则旅游投资会面临缩减,诸多旅游在建待建项目有烂尾的可能等等。目前大家对间接影响的关注还不够。

  五是关注疫情对旅游业的国际影响。此次疫情已构成全球性大流行。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WTTC)于3月25日指出,此次疫情将导致全球5000万旅游业者失业,相当于旅游行业总就业人数的12%—14%,全年全球国际旅游可能减少25%。世界旅游组织(UNWTO)3月27日预测,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减少20%—30%。多位国际旅游专家认为,上述预测仍偏于乐观。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必然给全球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国,我们应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调整发展重点等做出应对。

  六是慎重对待疫后的旅游市场反弹。围绕疫情结束后的旅游市场发展态势,不少人认为会出现反弹,尤其是在大小长假、暑期等重要时点甚至会出现所谓的报复性反弹。对此要理性看待。从经验主义的角度看,至少2003年非典时的反弹并不显著。当年6月份疫情全部结束,而“十一”国庆节期间的旅游人次仅比上年度增加了1%左右,旅游收入的增幅则更低。考虑到此次疫情走势的复杂性、波及地区的广泛性和对学校开学时间的影响等各种因素,恐怕不宜对“五一”、暑期和“十一”等重要时点的反弹有过于乐观的预期。

  建议  长短兼顾,化危为机

  一是加强疫后旅游市场的引导。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推动旅游业有序复工、高质复产成为重点。在推动复工复产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疫情防控需要与旅游业恢复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复工复产始终服务于疫情防控大局。为此,可运用大数据,做好旅游行业复工复产专项分析、关键区域检测预警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旅游从业主体复工复产的条件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旅游业分区分业分时段复工复产指南。

  二是进一步强化、优化和细化政策。首先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冲击空前巨大。综合考虑旅游业的规模、体量、在GDP、就业和居民消费中的占比等因素,需制定专门的产业振兴政策。其次要动态调整政策重点。疫情防控初期的政策重点在于全面、紧急叫停旅游活动尤其是团队旅游;疫情防控中期的政策重点在于缓解旅游企业成本压力,除退还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外,也要关注旅游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房屋租金支出等,进一步推进落实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失业保险费返还等政策工具;疫情防控后期则需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旅游细分行业受损情况和复苏预期,引导各地尽快制定出台旅游业振兴计划、指导意见与实施细则。最后是明确政策帮扶重点,要以扶持中小企业和稳定就业市场为主。

相关标签: 旅游 旅游行业
精彩推荐Atlas

本站推荐

关于我们|广告报价|版权信息|免责声明|发展愿景|企业文化|招聘信息|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

 

Copyright © 2009-2099 时尚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川公网安备51172502000114号

 

蜀ICP备15028138号-6 作品独家供稿,转载就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