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新娘 >

南安梅山巨型木偶头:老民俗里的时尚味

已阅读2017-08-11 10:03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佚名 分享:

南安梅山巨型木偶头:老民俗里的时尚味,闽南自古有“有庙就有阵头,有阵头就有舞狮弄龙”的说法。“阵头”文化表演中,由大神将形成的方阵尤为引人注目,而其中

  原标题:欲把小型木偶做成旅游纪念品

南安梅山巨型木偶头:老民俗里的时尚味

南安梅山巨型木偶头:老民俗里的时尚味

  巨型木偶头:老民俗也能透出时尚味

  闽南自古有“有庙就有阵头,有阵头就有舞狮弄龙”的说法。“阵头”文化表演中,由大神将形成的方阵尤为引人注目,而其中的电音三太子更是让人忍俊不禁:头戴皇冠,身着五彩服,脚踩虎头靴,一双手套上白色卡通木偶随着音乐摇摆,一跃成为活动场上的明星人物。泉州将大神将定义为大摇摆人,被泉州市列入濒危艺种,并纳入抢救保护传统工艺美术三年行动方案。大神将备受青睐,这当然少不了幕后英雄。记者前往南安梅山镇,寻访当地知名的巨型木偶头制作人陈志忠。坚守雕刻事业30年的陈志忠见证了大神将尤其是电音三太子在闽南地区的引进、兴盛及传承。时至今日,巨型木偶头已经成为他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今年47岁的陈志忠,从事雕刻有30多年的时间。记者联系他时,他正在南安市区参加工艺美术讲座。“参加学习班,可以用最新的理论武装自己、充实自我。”他提起茶壶,缓缓将茶水倒入杯中,茶香盈室。

  1985年,正当少年的陈志忠可没如今这么悠闲。作为陈家第三代木雕传人,15岁的陈志忠从学校辍学后回到家中,拜父亲为师,开始学习木雕。他是父亲手下年龄最小的学徒,却是上手最快的一个。“当时的学徒制度都是3年4个月,就是说这3年多时间内,你都要跟着师傅学习基本功,之后才能出师。”陈志忠对以前的学徒制度甚为怀念,因为如今想让一个学徒全免费学习这么长时间是不可能的。

  据陈志忠回忆,刚开始当学徒的那年,他就跟随父亲前往南安金淘为客户雕刻神龛、神轿。寒冬腊月里,当别人正在午休时,他在学习画图,晚上也经常锯花板到深夜。父亲有心将从业多年的心得传授给他,他则像海绵一样吸收半立体雕、平底雕、镂空雕等传统木雕技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作为学徒的陈志忠便能独自一个人完成部分木雕工作。而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雕艺师,陈志忠从1988年开始先后到惠安、泉州市区、晋江等地拜师学艺,博采众长。

  1990年前,陈家基本都是从事传统木雕,还没有接触到神像雕刻。而真正让陈志忠的雕刻事业发生转折的正是1990年。他依然清楚地记得,那年他来到南安鑫华工艺厂,第一次接触神像锦花雕刻时的场景。

  “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神像雕刻,锦花更没有刻过。刚开始做还会有些担心,跟一个师傅学了一周后,便掌握了基本的技巧。”陈志忠现在想起这件事还是有些得意,他认为,这不仅是天赋使然,也是努力的结果。一年后,他成为这家雕刻厂的锦花雕刻负责人。

  鑫华工艺厂的一个合伙人来自台湾,时常能接到一些神龛、佛像头部雕刻的订单,陈志忠成为其中的主力。由于技艺涉及面广,他雕刻的成品备受好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1998年,陈志忠接到了台湾神将头像“巨型木偶头”的雕刻订单,数量不多,只有五六个,可他却非常看重这批订单。“正是这批订单改变了我以后的生活。”陈志忠回忆道,当时他开始潜心研制巨型木偶头,制成之后,他的作品形象逼真、神韵独特,得到了台湾地区工艺界专家的认可。此后,来自台湾的订单源源不绝。陈志忠也渐渐将重心从传统古建筑雕刻转向神将雕刻。

  30载如一日的木雕情结

  每年输往台湾 2000尊“三太子”

  不过,真正让陈志忠蜚声国内的却是大神将的一个人物系列——三太子(金吒、木吒、哪吒)。它是台湾特有的民俗,由巨型的木偶装扮而成,起先经常会出现在台湾的庙会上,后来加入流行动感音乐,就变成了“电音三太子”。

  2010年,陈志忠组建泉州晋福神将民俗表演艺术团,第二年组建专业的“电音三太子”表演团队。至此,电音三太子真正开始在泉州地区流行起来。他成为首个将“电音三太子”引入福建的人。2011年7月,两岸万名青年联欢活动在人民会堂举行,“电音三太子”获邀表演,被赞很有特色,瞬时声名大噪。

  记者来到陈志忠的工作室,近距离观察名扬海外的“三太子”。只见其身披五彩衣、头戴锦冠、脚踩虎头靴,内有一副竹制的框架,身高足有2.5米。微微晃动间,只见三太子装了弹簧的双眼上下眨动,生动传神,憨态可掬。经过多年尝试摸索,陈志忠的电音三太子大神将除了模样更加可爱,眼珠部分还特别添加了金色的“太阳线”,这一改变备受台湾民众的喜爱。据陈志忠介绍,每年有2000多尊“电音三太子”从这里被输送到台湾等地,占领当地一半的市场。台湾云林偶戏馆、台北偶戏馆等知名偶戏馆,都存有陈志忠的作品。

  参观完“三太子”之后,陈志忠将记者带往摆放成品的陈列室,指着其中一尊“寿星”告诉记者,这件作品曾获上海工艺博览会金奖,同样获此奖项的还有一尊高3.6米的“关公”。原来,在引入“电音三太子”之后,陈志忠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不断研究,挖掘新形象,如代表“福禄寿”寓意的三仙、关公、妈祖、财神等作品。“每个作品的形象所代表的含义都不一样,面部表情等细微之处需用不同方式处理,这要不断地揣摩。”陈志忠骄傲地说,如“福禄寿”三仙就是他首创的。

  作为一名已经有30多年雕刻经验的老师傅,陈志忠手艺精湛,可总感觉时间不够,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不只是传承工艺美术,而且要将产业做大做强。”他坦言,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心血。目前,陈志忠正在和台湾朋友沟通,计划与南安市有关部门合作,成立南安市两岸传统艺术展示中心,结合文创,更好地推动两岸传统文化艺术交流。

  记者顺着陈志忠的指向看到了他将要作为展示中心的大楼,距离雕刻厂并不远。他告诉记者,展示馆预计将达到3000平方米。展示中心不仅要展示阵头文化所包含的木偶形象,还会搜集闽南地区其他木偶。“现在,我已经有台湾的电视木偶等,我希望带给观众的是百科全书式的传统木偶艺术。”陈志忠娓娓道来,展示馆不仅是展示功能,还需要结合文创、旅游做成文化展示基地。

  “目前,台湾的巨型木偶头市场逐年缩小,如何开拓国内甚至东南亚市场值得探究。”陈志忠说,传统手工艺很难产业化,推广难度也大,借成立传统艺术展示中心可重新梳理发展方向。

精彩推荐Atlas

本站推荐

关于我们|广告报价|版权信息|免责声明|发展愿景|企业文化|招聘信息|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

 

Copyright © 2009-2099 时尚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川公网安备51172502000114号

 

蜀ICP备15028138号-6 作品独家供稿,转载就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