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先生 >

《时尚先生》主编访谈

已阅读2017-09-13 02:18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佚名 分享:

与世界级大师对话,《时尚先生Esquire》的9月重磅操作——巨匠与杰作专题,相当惹眼。全球范围,12位大师,4个月操作时间,这个团队如何完成?文/

《时尚先生》主编访谈

 
   

  与世界级大师对话,《时尚先生Esquire》的9月重磅操作——巨匠与杰作专题,相当惹眼。全球范围,12位大师,4个月操作时间,这个团队如何完成?

  文/张耀升

  九月,是时尚杂志续订广告的关键时期,也是杂志们“秀肌肉”的嘉年华。

  《时尚先生》也不免俗地展示了自己的“武力”,然后,圈内外都惊艳了。在这个大规模的专访名单,世界最顶级的大师一字排开,迈克尔·桑德尔、奥尔罕·帕慕克……包含艺术、文学、电影、音乐、建筑和社科领域,阵容空前。

  传媒狐联系到了此次巨匠专题的总统筹和文字监制,时尚先生副主编杨潇,一起聊聊制作背后的故事。

《时尚先生》主编访谈

 
   

  市民趣味,未必迎合

  传媒狐:在这次专访,你们如何让大师敞开心胸,说出你们彼此都满意的内容?

  杨潇:敞开心胸我觉得分层面吧。对我们来说大牛肯定要谈他专业的东西,谈他对世界和时代的理解,我们更多定位在公共人物访谈,而不只是人物访谈,他谈的话题是具有公共性的,如果只是人物访谈,那就要特别需要建立信任,但我们做的是公共性,所以更重要的是要能找到能和大师能在同一平台上对话的作者,作者有能力激发大师的兴趣和关照,双方能够谈得起来。除了专业,当然我们归根到底是一本大众杂志,也需要照顾大众,不过具体到这个巨匠专题,这里的大众可能是受过良好教育且对世界有好奇心的大众。

  传媒狐:换个角度,你认为大牛们为什么要参加时尚杂志的专访?他们是抱什么心态受访?

  杨潇:Esquire是一本生活方式打底的男性杂志,但又不只是生活方式打底的杂志,这本创立于1933年的杂志,从来不只是一本人们刻板印象中的“时尚杂志”。

  举个例子,当盖・特立斯(Gay Talese)还是纽约时报一个年轻的社会新闻记者时,每天在城中采访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了解了这个城市的许多故事和八卦,后来正是Esquire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把这些琐碎的故事连起来写成像模像样的长报道(参见《猎奇之旅》写纽约的部分),我们后来所谓的“细节密恐”写法,也是中国同行对盖・特立斯几十年前作品的致敬。

  事实上,Esquire是新新闻的发源地之一,非虚构长报道和对深度的追求本来就是Esquire的基因之一。作为Esquire的中文版,我们非常愿意,也努力地在凸显这一基因。除了9月刊的巨匠与杰作,我们之前的特稿《大兴安岭杀人事件》《天才落魄的暮年》等等,都是这努力的一部分。Esquire在全世界有很好的名声,我们作为Esquire China和这些国际大师联系时就少了很多自我解释的必要,他们都知道你是男性杂志,同时也是很有品味和志趣的杂志。

  传媒狐:这些大师很多对话都牵涉专业内容,你觉得先生的读者会有兴趣吗?

  杨潇:首先我们肯定不要做成纯专业的东西,我的理解是,会有与学术擦肩的东西,会有学术领域的问题意识,但我们不是学术期刊,但对我们更重要的是真诚的、扎实的提问,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转化的、适合大众媒体的专业级的提问。

  哪怕如此,我们也不可能每期都做这样的内容,具体到这一期巨匠与杰作,还是刚刚说的,我想象中这个专题的读者,还是受过良好教育、对政治、经济、哲学、艺术,乃至对更广泛的世界存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而比较市民趣味的未必会关注。当然从一个杂志人的角度,我们自然希望我们的读者光谱越广越好,数量越大越好。但你也能看到,大师文章在微信上的阅读数不会特别高,虽然这些人真的挺顶级的。这也是意料之中的,可是它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是很好的。

  其实挺难得中国媒体有这样一次大规模的采访,我们不但争取到了这12个大师,有了这个形式感,而且我特别自豪的是,这12篇文章几乎都有相当高的完成度。我特别尊敬的以前的一位领导在朋友圈说,是他过去一个遗憾是没能采访到伊凡·克里玛,结果时尚先生做到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但采访到了,而且和克里玛对谈了三个小时,你想想这些大师的年龄,就会觉得真有点时不我待。风物长宜放眼量,眼见的阅读数重要,但美誉度和影响力同样重要,更何况你想想未来,不论是其他媒体还是学术研究,需要参考这些大师的观点等等,在中文世界,我还挺有自信我们这些文稿会被反复援引。

  选大师以及如何搞定他

  传媒狐:这个专题制作的规模很大,你们花了多少时间去准备?如何为每个员工去分派对接工作?

  杨潇:我们这次是从四月份开始操作的,主要是我们专题组来负责,所以我们先分了几个领域,包括文学、电影、设计、建筑和艺术等等,每个同事运用他的特长也好,咨询朋友也好,拉出一个尽可能长的名单。我记得当时拉了约150人的名单吧,最多的文学领域可能列了30人左右,接着开会讨论哪些人是最顶级的,应该优先联系,哪些人可以第二阶段再联系,大概四月底操作进入快车道,总共操作了四个月左右。

  传媒狐:在备选阶段是如何选择这些大师,有特别限定在领域吗?还是基于某种个人魅力?

  杨潇:他首先必须是该领域顶级、重要的人,同时要兼具大众知名度。比如文学领域,我们按照诺贝尔文学奖,也包括诺奖遗珠来列单子,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一些重要的作家。,举例来说,2006年的诺奖得主帕慕克( Orhan Pamuk)和2008年的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Jean Marie Gustave Le Clézio),比较起来帕慕克一定是更好的人选,因为他的重要性不输,而同时大众知名度要高得多。

  传媒狐:你们如何跟这些大师们进行联系,是电话还是当面访谈?

  杨潇:因为我们要拍大片和视频,所以除非极个别的情况,我们必须要面访具体联系起来,每个领域都不一样,像文学领域的话,我们是通过在中国的出版机构来进行联系,电影领域就困难一些,我们运气不太好,在约访的四个月里,没能赶上一位电影大师的档期,所以这个领域约访特别困难。好在中间透过反复的非常有诚意的沟通,最终约下了大卫芬奇和山田洋次。后来我听到反馈说,山田洋次那边被打动一个原因是,我们深夜还总在发邮件总之就大家一刀一斧,一心一念地磕下来的。

  同行秀明星,我们秀大师

  传媒狐:男性杂志的内容很多元,你们怎么去定义时尚男性这个词?

相关标签: 时尚先生 世界巨匠
精彩推荐Atlas

本站推荐

关于我们|广告报价|版权信息|免责声明|发展愿景|企业文化|招聘信息|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

 

Copyright © 2009-2099 时尚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川公网安备51172502000114号

 

蜀ICP备15028138号-6 作品独家供稿,转载就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