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先生 >

约翰逊当选英首相 他是想成为“世界之王”的男人

已阅读2019-07-27 08:03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佚名 分享:

7月23日约翰逊现身伦敦竞选总部/视觉中国 据《卫报》报道,此次英国16万保守党成员投票选举党首,约翰逊获得92153票,亨特获得46656票。约翰逊将接任特雷莎·梅,自7月24日起正式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 结果公布后,约翰逊发表获胜演讲,他表示当选保守党党

7月23日约翰逊现身伦敦竞选总部/视觉中国

7月23日约翰逊现身伦敦竞选总部/视觉中国

  据《卫报》报道,此次英国16万保守党成员投票选举党首,约翰逊获得92153票,亨特获得46656票。约翰逊将接任特雷莎·梅,自7月24日起正式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

  结果公布后,约翰逊发表获胜演讲,他表示当选保守党党首是“非凡的荣耀”,称赞杰里米·亨特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对手,同时感谢特雷莎·梅所做出的贡献。

  从小就想成为“世界之王”

约翰逊当选英首相 他是想成为“世界之王”的男人

  约翰逊1964年6月出生于美国纽约,他的全名为“亚历山大·鲍里斯·德普费费尔·约翰逊”,这是一个带有异域风情的名字。一本出版传记《Boris: The Rise of Boris Johnson》中提到,他的父母以在墨西哥见到的一位俄罗斯流亡分子的名字给约翰逊命名。

  据《卫报》,约翰逊家庭很富裕,父亲斯坦利是保守党成员,曾经任职于欧盟委员会和世界银行。母亲夏洛特22岁时因怀上约翰逊,放弃了牛津大学的英语学位,随丈夫前往美国安家。约翰逊小时候患有严重的耳聋,经常被其他孩子欺负。

  父亲教育约翰逊要有竞争意识,他从小力争在任何领域争取第一,甚至想要拥有一头最金黄的秀发,“成为世界之王”是他童年时立下的目标。

  约翰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国籍,虽然5岁时就随家人离开了美利坚,但是直到2017年他才放弃美国国籍。放弃美国国籍不是出于政治原因,而是受不了美国国税局的征税,他说自己缴纳的税费比在美国生活要交的税还要多。

  他的母亲对《大西洋周刊》说,对约翰逊影响最大的人生阶段其实是他十多岁的时候,那是一段他自己很少提及的漂泊经历。从出生到14岁,由于父亲对事业的追求,约翰逊跟随父母在欧美两大洲之间搬了32次家。

  1973年,斯坦利进入欧盟委员会工作,他们举家搬到布鲁塞尔生活,约翰逊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法语。在布鲁塞尔的那段日子,约翰逊的母亲夏洛特患上了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迫使她回到英国接受住院治疗。在这种情况下,11岁的约翰逊和弟弟妹妹不得不去寄宿学校上学。3年后,约翰逊入读伊顿公学,一举拿下了国王奖学金,是两位英国王子的学长,和前首相卡梅伦是同学。然而在这期间,他经历了父母婚姻破裂的家庭变故,约翰逊花了很多时间去陪伴母亲。

  从伊顿公学毕业之后,约翰逊考入了“盛产首相”的牛津大学,就读“古典学”专业。尽管老师对他的表现并不满意,他凭借优异的成绩拿下奖学金,并且加入了著名的贵族社团“布灵顿俱乐部”,前首相卡梅伦也是同期会员。约翰逊大二时当选为学生辩论社牛津联盟的秘书,之后升任为主席,成为校园风云人物。《卫报》称,约翰逊对他大学经历最不满的地方就是,最终仅获得二等文学士学位,而不是一等。

  早期事业从新闻起步

约翰逊当选英首相 他是想成为“世界之王”的男人

  牛津大学毕业后,约翰逊进入管理咨询公司L.E.K。从事咨询工作。《泰晤士报》报道,面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约翰逊只干了一个星期,直言太无聊了。

  读了4年古典学的约翰逊对新闻工作颇感兴趣,1987年成为《泰晤士报》的一名实习记者。然而工作未满一年就曝出一则丑闻,他在采写稿件时杜撰了一段话作为权威的直接引语,谎称这是自己的教父、历史学家科林·卢卡斯写的。《泰晤士报》时任主编查尔斯·威尔逊在了解情况后,立刻解雇了约翰逊。

  约翰逊并没有放弃新闻事业,通过自己牛津辩论社主席的人脉给《每日电讯报》主编写求职信,最终获得录用。据《独立报》,1989年他被派到布鲁塞尔担任驻欧共同体记者,那时候他就是个“疑欧派”记者,曾撰文称“欧盟是由邪恶的法国人和墨守成规的德国人掌控”,批评欧委会的官僚主义。很多同事都批评他故意抹黑欧盟委员会。

  在为《每日电讯报》工作的同时,约翰逊还在为《旁观者》杂志撰稿,并且在1999年至2005年期间担任该杂志主编。约翰逊在《每日电讯报》工作时的上司黑斯廷斯(Max Hastings)表示“我曾是鲍里斯·约翰逊的老板,他完全不适合当首相”。

  一波三折的从政之路

约翰逊当选英首相 他是想成为“世界之王”的男人

  1997年约翰逊初涉政坛,代表保守党在一个工党票仓选区参选,结果惨败。2001年卷土重来,当选牛津郡亨利(Henley)选区的国会议员。那时,他依然在《旁观者》杂志任职,写作、从政两不误,直到2005年才辞去主编一职。

  约翰逊真正在政坛发光发热始于2008年,凭借个人魅力击败工党候选人肯·利文斯通,当选伦敦市长,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8年。《卫报》报道,约翰逊在就任伦敦一把手期间,施政内容基本延续前任市长,最值得称道的就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但实际上申奥成功是在肯·利文斯通市长任内。2016年5月,鲍里斯卸任市长,市场调查机构YouGov进行的民调显示,52%的伦敦人认为他的市长做得“不错”,而只有29%认为他做得“糟糕”。

  2016年6月23日,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英“脱欧”,时任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约翰逊被视作保守党领袖和首相替补人选中的热门人选。据美媒Vox报道,当时约翰逊拉拢忠实的“脱欧派”、时任司法大臣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组建内阁团队,信心满满冲击首相之位。万万没想到,戈夫半路背叛,自己决定参加首相竞选,并且称约翰逊无法胜任首相一职。保守党议员杰克贝瑞在推特上说:“对于戈夫这样的人,地狱里为其留了一个非常深的坑。”

  约翰逊本以为唐宁街10号的门已经近在眼前,却意外遭到盟友背叛,于是宣布退出首相之争。不过令他惊喜的是,特雷莎·梅当选保守党党魁并出任首相之后随即任命约翰逊出任外交大臣。

  在担任外交大臣期间,约翰逊的一些发言引发诸多争议。《经济学人》杂志称由于被外国同行嘲笑,约翰逊不喜欢外交部的工作。而且,他在任时也几乎没有直接参与脱欧谈判事宜。

精彩推荐Atlas

本站推荐

关于我们|广告报价|版权信息|免责声明|发展愿景|企业文化|招聘信息|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

 

Copyright © 2009-2099 时尚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川公网安备51172502000114号

 

蜀ICP备15028138号-6 作品独家供稿,转载就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