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先生 >

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大卫·贝尔知道

已阅读2019-02-25 08:00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佚名 分享:

“从一座楼顶跳至另一座楼顶

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大卫·贝尔知道

  

  从一座楼顶跳至另一座楼顶

  跑酷创始人大卫·贝尔说:‘这是本能。’

  

  跑酷的目的是找到从A点到B点最快、最有效的路径,”大卫·贝尔说,“但要找到那条路,就得先清楚要找的是什么。”

  2004年,由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监制、大卫·贝尔主演的电影《暴力街区13》在法国上映,随后进入国人视线。 据吕克·贝松介绍,电影的灵感正是来源于跑酷。

  影片开始就是一段长达5分钟的大卫跑酷秀,他在楼宇间徒手翻腾、攀爬管道、精准敏捷地穿过狭窄的小窗、从高空起跳再稳稳地落地。全程没有替身、不吊威亚,更没有借助任何电脑特技,大部分的动作都由大卫自己设计。

  当大卫在大银幕上赤裸着上半身、在一众持枪莽汉的追击中从一座楼顶跳跃至另一座楼顶时,影迷们纷纷发出“成龙可以休矣”的感叹。

  但大卫和成龙是不同的。那些在常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惊险动作,不是表演,而是他的本能,是他的日常生活。

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大卫·贝尔知道

  庸常的生活让他感到沮丧

  在最具权力象征意义的建筑群——故宫,我们见到了大卫。他的身影从闲散交错的人流中晃出来:一身格纹西装,外面套着黑色短款羽绒服,他看起来挺拔、结实。

  英气和阑珊的意兴同时从大卫的脸上迸出来。6°C的北京让他的眉头怕冷似的始终瑟缩在一起,浅浅的红色浮上鼻头。他和我们握手。他的手温暖、潮湿且柔软。为了维持手掌对障碍物表面的触感,这位跑酷创始人在训练中从来不戴手套,但他的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坚硬粗糙。

  穿过午门之时,大卫的鞋带松开了。他抬起脚放在城门墙沿儿上,经纪人忙低下头给他系鞋带。这一场景引起过往游人的侧目。一位中年女游客对她的同伴说:“这人老有钱了吧,鞋带都是别人给系的。”

  绵延的红墙和空旷的广场将大卫的兴致碾平、摊薄,这里的两点之间太过遥远,权力的核心在重重宫闱掩护中神秘莫测。“放松,放松。”摄影师说。大卫看着翻译说:“我没办法放松,太冷了。”他看起来像是一个被父母强拉来散步的小孩。

  他的肩膀不断释放出想要靠近脑袋的欲望,双手始终躲在两侧的口袋里。下午3点的阳光像鸡蛋黄似的流淌在重檐歇山顶和汉白玉基座上,大卫对眼前的景致和人群并无好奇,他将自己藏进一件灰色的羊毛大衣里,沉默地、百无聊赖地走着。偶尔,他停下来看向摄影师的镜头,将整个后背倚在太和门一侧的石狮子上。

  走到乾清宫露台,大卫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他指着一侧雕梁画栋的栏杆,脚下是2米高的台阶,对经纪人扬了扬头:“这里可以跑酷。” 跑酷,似乎是这个温吞、清冷的下午唯一跃动的词汇。

  曾有一段时期,大卫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思考跑酷的路线。“跑酷就跟汽车导航设计最优路线一样。当然你可以照常行走,但有了跑酷就会潜意识寻找最短路线,免除拐弯抹角的劳累。”

  穿过大门、拾阶而下,我们不怕繁琐地穿过建筑设计的重重障碍抵达目的地。对大卫来说,这都是“拐弯抹角的劳累”。大卫的哥哥杰夫·贝尔曾这样概括弟弟的性格:“大卫拒绝任何体制,庸常的生活让他感到沮丧。”

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大卫·贝尔知道

  要成为强壮的、有用的人

  长相很酷、肌肉漂亮、身手不凡——人们这样形容大卫。影迷们谈论着大卫在《暴力街区13》里从窗前一跃而起、抓住绳子在墙壁上疾走的镜头,惊叹于他在鳞次栉比的楼梯扶手上体操运动员般的翻腾跳跃。

  那时的国人还不知道“跑酷”这个词。在2007年的一篇影评中,作者把大卫自成一派的动作称为“极限社区攀岩运动”。

  和所有极限运动一样,“跑酷”带着天然的英雄主义。大卫曾这样描述跑酷的精神内核——保持强壮,成为有用的人,时刻准备帮助他人。

  这份城市英雄主义情结承自大卫的父亲雷蒙·贝尔。

  “我崇拜父亲。他是军人典范,他英勇,没有人能超越他,”大卫说,“很多困难都能被他迎刃而解,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不解之谜。”

  父亲雷蒙·贝尔是一名军人、消防员。他生于越南,后加入位于越南大叻的法国军队。越法战争结束后,雷蒙随军队撤回法国,并于19岁加入消防队,杰出的体能表现让他赢得了爬绳比赛的冠军。

  雷蒙·贝尔是在“大自然训练法”的思潮中长大的,他将这些东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儿子。“任何事都能做到,”父亲曾对大卫说,“只要你抱着百分百的信念。”

  这套训练法来自乔治·伊柏尔——一位法国前海军军官,亦是法国体能教育里一个重要人物,在“一战”前曾驻守世界多个地方。他为非洲原住民的体能表现与技巧深深着迷:“他们有着美妙的身体,灵活且矫健,动作具有技术和耐力。可是他们没有体育教练,大自然就是他们的体育教练。”

  回到法国后,伊柏尔成为兰斯大学的体育导师,并发展出一套“大自然训练法”。他认为自然之道的精神是一种引导与控制身体肌肉的意志力,进而可以走、跑、跳、爬、举、靠四肢来移动等。

  伊柏尔最早提出使用障碍穿越来训练肌肉,这一训练法在“一战”与“二战”期间不断发展,最终成为法国军队体育课程的基本系统。它催生出了一股社会思潮:要成为强壮的人,要成为有用的人。

  几十年后,大卫在伊柏尔“大自然训练法”的基础上玩出了花样,将这一思潮和一种酷炫的极限运动结合在了一起。

  运动不是复制粘贴

  1973年,大卫·贝尔出生于法国费康——一座濒临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城市。14岁那年,他们一家搬到埃松省一个叫利塞的市镇。在那个人口不超过8000的小镇上,少年大卫创造出后来风行全球的“跑酷”运动。

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大卫·贝尔知道

  这个腼腆的男孩喜欢在学校的屋顶上跑跑跳跳,希望有朝一日能穿上蜘蛛侠的装备——这是父亲之后他心目中的另一个英雄。

  大卫的哥哥杰夫·贝尔曾回忆道,大卫是个坐不住的少年,他会拿起身边的任何一件东西练习提举。杰夫教大卫爬绳子和体操,大卫则会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去做。

  偶尔大卫会和父亲一起去爬墙,向他展示自学的“绝技”。父亲则用一种不易觉察的鼓励口吻说:“我9岁就会这些了。”

  大卫结识了几个同样不安分的小伙伴。在利塞的旧街区里,这群少年不知疲倦地练习着跑酷,他们荡过树枝、跳跃房子、飞越栏杆、跑上围墙。

  跑酷依靠体重分配以及使用惯性动量,在身体快速移动中对障碍物做出适当的反应。比如以一只手为支点翻越栏杆、从高处跳下并稳稳着陆,这些看起来像特技般酷炫的动作背后,是经年的练习和技巧的不断推演。

  从少年到青年时期,大卫每天训练八九个小时。

精彩推荐Atlas

本站推荐

关于我们|广告报价|版权信息|免责声明|发展愿景|企业文化|招聘信息|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

 

Copyright © 2009-2099 时尚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川公网安备51172502000114号

 

蜀ICP备15028138号-6 作品独家供稿,转载就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