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先生 >

[转载]《时尚先生》专访:whatI‘velearnedfrom王志纲(3)

已阅读2016-08-22 17:55 来源:www.zgss01.com 编辑:中国时尚新闻网 分享:

为什么叫做“王志纲工作室”?我的自尊心强,特别敏感,既然离开了就一刀切,就用“王志纲”三个字,跟之前没有关系。到今天为止跟我打交道的百分之九十九老板,根本不知道我以前是干什么的,根本就不知道我的历史

为什么叫做“王志纲工作室”?我的自尊心强,特别敏感,既然离开了就一刀切,就用“王志纲”三个字,跟之前没有关系。到今天为止跟我打交道的百分之九十九老板,根本不知道我以前是干什么的,根本就不知道我的历史,我也不想讲。

 

当时离开的时候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头衔,叫做“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市场策划人”,三位一体。我希望通过撰稿养家糊口,这个本事还是有的吧?还有一个是“独立制片人”,因为我爱好影视,就想拍片子。第三个是“市场策划人”。第一个是能够吃饱饭的;第二个是前进一步的,当时我拍了五六个片子,觉得很有感觉,还想继续往下走;第三个市场策划是想探索这个未知的领域。

 

有一次我拿名片给一个老板,那个老板看了之后就说:“要独立、要自由、要发财,哈哈,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不当孙子能发财吗?”但是现在我见到他,他就说“王大师啊,你是对的,要独立、有自由、得发财,哈哈!”。

 

后来无意当中发掘了窦文涛。当时我做片子成本有限,我要扮演评论员,得找一个主持人,说白了就是找个话筒架子。他们给我推荐了中央台一个当时很有名的主持人。我把他的节目调过来看。我说不行,这个是小白脸,而且还牛皮哄哄的要价很高,我成本有限。我这一辈子就愿意提携新人,不愿意用那些自以为是的。我认为就像牛初乳一样,牛最好的奶是牛初乳,奶出多了就不行。这个小孩出场费要一万块钱一期,不行,我找新人。找谁呢?后来有人推荐就说,珠江广播电台有个武汉大学分来的小子不错。我就把录音找来听了听,结果是讲荤段子的,打擦边球,讲一些色而不淫的东西吸引你们收听。我看这个小子吐字清楚、语调幽默,感觉可以,叫来见见。就是窦文涛。后来就发现这个小子真是厉害,用他用对了。

 

这个节目就是《老板,你好嘢!》,一个晚上可以做五个老板。这个片子播出之后轰动了整个南中国,创造了一个收视记录。当时广东人只看香港台,那段时间全部转过来看广东台,那是当时广东台开台以来的最高收视记录。

 

我离开新华社跟碧桂园的杨国强合作三年告别的时候,他说了句话:“王老师,我们两清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们谁也不欠谁的了。包括都说好了碧桂园学校给我的孩子是免费的,后来也变卦了。一事一议,决不记情,这就是商人。

 

就是这种力量刺激着我,我后来帮助星河湾,杨国强又要重修旧好。我就扔下这么一句话:“要珍重知识,敬畏智慧”。

 

所有的商人都是功利的,昨天你的利用价值是记者,他认识的是“记者王”,你能呼风唤雨,能给他省掉广告费,这是很实际的。他的失误在于不知你废了新闻武功后还能再生出其它功夫。

 

我这个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来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从来不拣便宜。当然,还要自身功力强。

 

我很感激这个时代,我活一辈子相当于别人的几辈子。我爷爷以前是大士绅,我爹大学毕业从事文化和教育,其实我是把几千年承上启下的都经历和跨越了。

 

说得难听一点,我们这些人都是过渡性的人物,在为时代承上启下,通过承上为后来的人启下,也让他们少走弯路。说得好听一点,可能五百年以后我们的故事也是个传奇。今天单单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别人都不相信,编都编不出来,等到五百年、一千年之后,那是多精彩的故事啊。

 

我非常讨厌别人把我当商人看,这一点上我很敏感。就是那句话,金钱只是顺带的结果。从这一点讲我不是商人。商人应该是利益最大化的,这才是商人,我不是。

 

我想做的是战略思想库。中国人搞战略思想库,一类是纯粹照搬美国模式,但在中国没有市场。因为美国的战略思想库是不需要挣钱的,有美国的大资本家支持和国家委托。中国人学的结果就是养不活自己,死掉了。另外一类就是纯粹市场化的机构,但是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纯粹得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没有角色独立哪有科学决策?

 

你可以说我是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但是我们在探索一条道路。我的兴奋点还是在于宏观和中观的问题,是比较超前的战略性问题,要植根于中国的现实。我们肯定要有委托,委托人有可能是商人,也有可能是国家和政府。

 

这二十年让我感觉最自豪的是,前十年我教会了老板购买知识产品是要交钱的,而且还要交大钱;后十年我教会了政府购买知识产品是要交钱的,而且还要交大钱。我们的委托人包括很多省市一级的政府。全中国都开始懂规矩了,这也是我们做的贡献。

 

我们的战略研究院也在研究迈克尔·波特的理论和模式。我就发现中国人有个毛病,就是觉得洋人的东西就了不得。我觉得基辛格说得非常好,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在于美国人是下国际象棋,中国人是下围棋。国际象棋每一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中国人不是,下围棋只有最后收盘的时候才能看出来胜负。

 

中国需要很多创新和创造,直接从国外移过来是不行的。迈克尔·波特的理论在美国那种定量化的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位是有存在价值的,但变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就会出现问题。波特自己的咨询公司不是也垮了吗?

 

中国人不是这样的,中国太复杂了,中国是在一个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行驶,有没有规律?有,但绝对不是美国人的规律,这是我们跟他们最大的差别。

 

中国以后真正的奢侈品洗牌就要开始了。中国的奢侈品从哪里破题呢?陶瓷估计是个重要的突破口。

 

我们有句话叫做“非新勿扰”,不是新的你别找我,因为是新的,大家都很陌生,我们反而具备了优势,因为你总是在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精彩推荐Atlas

本站推荐

关于我们|广告报价|版权信息|免责声明|发展愿景|企业文化|招聘信息|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

 

Copyright © 2009-2099 时尚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川公网安备51172502000114号

 

蜀ICP备15028138号-6 作品独家供稿,转载就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