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先生 >

[转载]《时尚先生》专访:whatI‘velearnedfrom王志纲(4)

已阅读2016-08-22 17:55 来源:www.zgss01.com 编辑:中国时尚新闻网 分享:

我当记者的时候,很多建议受到了中央的重视,包括关于特区的完善、关于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与冲突是怎么回事。当时觉得自己是个专家。但是等到二、三十年回头再看,开句玩笑,演戏的人是疯子,看戏的人是

我当记者的时候,很多建议受到了中央的重视,包括关于特区的完善、关于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与冲突是怎么回事。当时觉得自己是个专家。但是等到二、三十年回头再看,开句玩笑,演戏的人是疯子,看戏的人是傻子,写戏的人是骗子。如果人生是个舞台的话就是这样。那你是什么呢?我说我曾经当过写戏的,也当过傻子,但现在我是一个舞台监督,我站在第三方可以全部看清楚。舞台监督从演员的演出到观众的表现再到写戏人的效果一目了然。原来也不是记者当得不好,而且当时都是很有针对性、很积极的,但那个时候的成就感是很简单的,只要是被采纳、变成中央文件,革命就成功了。但其实离最后的改造还有十万八千里。

 

我的印象很深,当时的总理说过一句话,“学者总想使他的研究成果被政治家采纳,从而流芳千古,而政治家却要为后果负责任”。

 

跟商人也罢,跟官员也罢,就是人一走茶就凉,你求我帮你,帮了之后一刀两断。不少商人、官员为表示亲热,会主动把手机和家里电话给我。我就好笑,我从来没有主动给他们打过电话,从来不主动联系他们。这可能是我的一种毛病吧,但也是一种独特的方式。一辈子都有这么一个万事不求人的毛病,特别害怕求人,太敏感了。

 

当时我已经在广东分社三年了,与爱人两地分居。有一次跟卫生局局长开会,我就讲到了这个痛苦,他说可以考虑。后来广东分社的领导就说:“小王啊,要抓住机会啊,不能答应了就完了。”甚至建议我送礼,我想麻烦了,送什么礼啊?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最好的东西是一瓶洋酒,别人送的一瓶蓝带,六百块钱。当时就穿个短袖短裤,拿个报纸一包就去了。广东的雷阵雨说来就来,我闷着头往他家跑。门推开进去一看,一屋子都是人,“手榴弹”拿出来不是,不拿出来也不是。我就往厨房里面跑,他老婆就追过来:“王记者,怎么回事?”我满头是水地把蓝带拿出来,她说:“什么意思?什么意思?”我说:“没事没事,这个我也不喝”。放下就跑。

 

我的确觉得我有做记者的天分,而且当时我有个人生目标,就是想当中国的李普曼。年轻时我看完《李普曼传》以后感受很深,觉得一个人作为第三种力量能够推动社会、推动历史,连总统都要来拜访他,很了不起。我觉得我真有这个潜能。但是后来为什么放弃了这个职业?我走的时候当时《南风窗》总编秦朔跟我做过一个对话,叫“最后的江流”。我最后拍的一部片子叫做“南方的河”,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当珠江经过漫长的流淌汇入大海以后,这个江流从此就消失了。”所以是“最后的江流”。其实我讲最后的江流就是讲我自己。本来我是想把记者当成一个事业来干的。

 

当时我有一个武器,就是内参,可以把中国的很多尖锐问题摆出来。但是到了后来,有一段时间说内参也要遵循主旋律,这时候记者就没法当了。

 

1992年时我还提出过一个建议。当时新华社要提拔我,我坚决不当那个官,在我看来那就是生产队队长。但是不当官怎么办呢?这是传统体制,要么就当官,要么就当记者,写那些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东西。当时我对新华社还有点感情和念想,我就跟老社长穆青提出来:“穆青同志,我们要与时俱进,其实平台只是手段,不是内容,新华社应该创办一个电视台,如果有这个想法的话给我一个授权,我肯定能办出一个超过中央电视台的台来……”。他说“可以考虑啊”。当时李瑞环管意识形态,李瑞环也说可以考虑,可以从中央电视台划个频道出来,为此我还准备了两年。后来又不行了。没办法了,就离开吧。

 

我离开新华社的时候提出了“三个不来往”:第一是跟之前认识的企业家不来往,第二是跟采访过的官员不来往,第三是跟熟悉的媒体不来往。因为我必须要自绝于他们,否则是很尴尬的,等于是落地凤凰不如鸡,跟他们打交道像求施舍一样。所以需要浴火重生。见到他们的时候原来的王志纲已经不在了,一个新的王志纲出来了。

 

一个记者一定要永远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如果不好奇就干不了这个行当。现在手机上的微博、微信我也在了解,就是一种好奇。另外要保持一种哲学家的思辨,还要保持一种历史学家的理性。我们不能听到风就是雨,严谨很重要,所谓大胆想象、小心求证。

 

 

(三)整个中国是很好玩的,我们是躬逢其盛

 

如果精英指的是鲁迅所说的“民族的脊梁”,这种人应该是在企业家当中。任正非这些人是了不起的,虽然我担心他退任之后,华为能不能延续下去。尽管我不是很喜欢他,但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另外一个搞实业的人,李书福,他能够颠覆国有企业几十年都做不好的汽车业,甚至把外国企业收购了,是很值得钦佩的。还有哇哈哈的宗庆后这样的老知青,一个骑板车的能通过做水做成中国首富。

 

有些商人,我开玩笑说, “掌声响起来”,他很害怕没掌声,他是为掌声而活,生怕你忘了他。就是营销、营销、营销,通过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效果。作品是什么?有些人想追求完美,希望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再出来作品,我是一边走一边唱。先完成,再完美。现在我已经出了十五本书,在我看来这十五本书都是建筑材料,等到一定时候我就有条件盖这个房子了。至于房子怎么盖,现在我是五十八岁,距离六十五岁还有七年,这七年时间里我就在过渡,不断地超脱,让我的员工成长起来。

 

我想做一些带有概括、提炼、总结的规律性的东西,摆脱现有的功利性。我想写一本书叫做《战略之道:寻找必然》,当下可能就卖三五千本,但也许过了一两百年还有人会愿意看,那就是有价值的。这个时代给了我这样一种可能和机会,把它提炼好、概括好、总结好。

 

我还希望跨界,我一直有这个愿望,拍摄一部真正的《中国往事》,把我这一生的体验和探索最后浓缩在一个点上,然后以电影的方式来表现这样一个野蛮生长、惊天动地的时代。

 

精彩推荐Atlas

本站推荐

关于我们|广告报价|版权信息|免责声明|发展愿景|企业文化|招聘信息|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帮助

 

Copyright © 2009-2099 时尚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川公网安备51172502000114号

 

蜀ICP备15028138号-6 作品独家供稿,转载就注明出处